澳塔锦 07-04 18:15
奥林比亚勇士
奥林比亚勇士
0-0
南霍巴特U21
南霍巴特U21
澳昆甲 07-04 18:15
卡布尔彻
卡布尔彻
0-0
卡帕拉巴
卡帕拉巴
澳威甲 07-04 18:15
黑镇斯巴达
黑镇斯巴达
0-0
哈柯亚东悉尼市
哈柯亚东悉尼市
俱乐部友谊赛 07-04 18:20
布莱恩凯尔篮球学院
布莱恩凯尔篮球学院
0-0
中国台北大学生
中国台北大学生

足球资讯

无论因凡蒂诺如何鼓吹,世俱杯并非足球的新黄金时代

足球资讯 2025-07-04 11:30:23

国际足联主席吉亚尼·因凡蒂诺宣称,本届俱乐部世界杯标志着“俱乐部足球的新纪元”,是这项全球最大运动历史上的“一次大爆炸”,他对此深信不疑。

因凡蒂诺早已如此言辞激烈地宣扬着这个扩军版的俱乐部世界杯,带着近乎狂热甚至偏执的热情四处鼓吹。在他的图片墙账号上,类似的溢美之词随处可见:每场比赛结束后,他都会向320万粉丝分享“精彩绝伦”的剧情、“无与伦比”的氛围,以及这场充满“前所未有时刻”、正在“席卷美国”的“史诗级赛事”。

然而,想要真正认同因凡蒂诺的这份热情并不容易。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更倾向于嘲笑它。在他眼中那些“震撼人心的戏剧性场面”和“令人惊叹的气氛”,在我们看来,却是质量参差不齐的比赛:有些比赛一边倒得令人尴尬;有些因正午酷暑而变得荒谬不堪;有些因暴雨中断超过一个小时;有些则因观众寥寥而显得冷清——只有当皇家马德里或来自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的球队登场时,现场才稍显热闹。

但在因凡蒂诺夸张的言辞与广大球迷冷漠现实之间的认知鸿沟中,一些事实却愈发清晰。确实,有的比赛门可罗雀,但也有比赛座无虚席、人声鼎沸。的确,有些比赛乏善可陈,水准低下,或者实力悬殊,但也有一些非常精彩的比赛——其中最突出的一场,莫过于周一晚在奥兰多上演的利雅得新月4比3逆转曼城之战,当时利雅得和曼彻斯特正值深夜。

那场比赛促使因凡蒂诺做出了迄今为止最豪迈的“新纪元”宣言:“一场属于时代的比赛。”他在照片墙上写道,“这场比赛所展现出的情感与激情,唯有像国际足联俱乐部世界杯这样全球性、包容性的赛事才能激发。”

重申一遍,这确实是一场激动人心的比赛,对沙特足球乃至整个赛事而言都意义非凡。但是……世界足坛最有权势的人真的相信,星期一晚上在露营世界球场所发生的一切,“唯有国际足联俱乐部世界杯这样的全球性赛事才能激发”吗?恐怕不是。我们也希望他并不是这么想的。

尽管部分场次上座率不错,但远远达不到因凡蒂诺赛前预期。今年4月,他在亚特兰大面对持怀疑态度的媒体时曾表示,近年来就连“友谊赛”“表演赛”在美国城市都能售罄门票,因此他对世界杯期间场馆坐满毫无担忧。

他说,这就像是在亚特兰大举办“14场超级碗”——6场在今年夏天的俱乐部世界杯,8场将在明年的世界杯期间举行。但实际上,这座城市截至目前只举办了五场比赛,平均上座人数仅为38265人——不仅远低于梅赛德斯-奔驰体育场的容量一半,还比亚特兰大联队本赛季本就低迷的美职联场均少了近六千人。当然,亚特兰大联队的票价低得多,但这恰恰说明他们比国际足联更懂市场。

媒体周三晚间披露,在奥兰多进行的弗鲁米嫩塞对阵利雅得新月的1/4决赛门票价格已被大幅下调,国际足联官方售票平台提供的最低票价仅需11.15美元。切尔西对阵帕尔梅拉斯的另一场1/4决赛在费城开打,票价也低至22.30美元。国际足联采用了“动态定价”模式,但这些价格明显低于赛事开始前国际足联官方售票平台为小组赛阶段设定的任何价位。

对于广大的美国体育迷来说,这项奇怪的全球赛事销售难度远超因凡蒂诺的预期——甚至比他轻描淡写提及的“友谊赛”“表演赛”还要难卖。事实上,比起美职联本身,这项赛事的吸引力也逊色不少。毕竟,美职联的球迷与球队之间有着更明确的情感联系和观赛归属感。

足球已沉迷于全球化,但这项运动的生命力依然源于地方层面的真实互动。无论是欧洲主流联赛(甚至是小国联赛),还是巴西甲级联赛、阿根廷甲级联赛、沙特职业联赛、日本J1联赛、美职联、墨西哥联赛,抑或其他地区,我们作为球迷所感受到的激情、归属与荣耀,往往来自传统、来自数十年敌对与共同记忆所构建的竞争关系,来自宿敌对决与珍贵荣誉。

那么,俱乐部世界杯究竟应居何处?它当然是利雅得新月的大事,也是众多高价引援球员展示自己仍能在世界级舞台发光发热的机会。南美球队和球迷的热情也在意料之中——毕竟多年以来,他们在以往的类似赛事中一直享受着与欧洲强队交锋的乐趣。但对欧洲球队而言,这项赛事似乎并未激起太多斗志——虽然成为世界冠军听起来很诱人,但如果未能如愿,也不会让球员彻夜难眠(同样,国内的球迷也不会为了观看一场晚上9点开始的比赛熬夜)。

周一,曼城中场贝尔纳多·席尔瓦在接受采访时谈到被淘汰的感受:“有点像是欧冠出局了。”这句话本身就很有意思——他用了“有点”这个词,一方面表明这确实重要,但另一方面,“有点”也远胜于一些批评者可能愿意承认的程度。

从理论到实践,俱乐部世界杯这一概念本身不乏亮点。虽然不像因凡蒂诺说的那样伟大,但确实有其价值:让美洲、非洲、亚洲的最佳球队与欧洲豪门同台竞技,本身就是一种令人兴奋的尝试。例如,巴西俱乐部博塔弗戈、弗拉门戈和弗鲁米嫩塞分别击败巴黎圣日耳曼、切尔西和国际米兰,以及波尔图与阿尔阿赫利战成4比4平局的比赛,都极具观赏性。

因凡蒂诺早已将其视为足球史上最具革命性的创举(“精彩绝伦”“前所未有”“无与伦比”“史诗级”),并已在筹划2029年将参赛队伍扩充至48支。如果真存在一个让他质疑这项赛事合理性的临界点,那么这次比赛距离那个点还有十万八千里。

但所谓的“俱乐部足球新时代”?“大爆炸”?这种说法仿佛暗示足球过去处于黑暗之中,如今终于迎来了光明,而不是一项早已征服世界的运动,唯一的危险在于它可能会自我吞噬。

因凡蒂诺在赛事前夕于迈阿密发表演讲时提到,他希望通过俱乐部世界杯实现“全球化的足球”,让这项运动真正“走向世界”。因为“只要你稍加挖掘就会发现,顶级资源集中在极少数国家、极少数俱乐部手中。我们要给南非马梅洛迪日落队、韩国蔚山现代、新西兰奥克兰城这样的球队带来希望与机会。”

足球的精英化问题。终于说到点上了,吉亚尼。但这里是否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矛盾?这项总奖金高达十亿美元、但却分配极不公平的赛事,是否反而加剧了你口中所说的“集中于极少数俱乐部、极少数国家”的精英化趋势?它是否与因凡蒂诺在欧足联任职期间推动的欧冠奖金分配机制如出一辙?那种机制使得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加剧了联赛内部和联赛之间的差距,最终导致竞争格局被严重破坏?

帕尔梅拉斯和弗鲁米嫩塞打进1/4决赛后各获得近4000万美元奖金,弗拉门戈和博塔弗戈晋级16强也各获约该数额的2/3。这些资金或许能通过转会市场产生一定的“涓滴效应”,惠及巴西和其他南美俱乐部。但从整体来看,这仍是过去二十年来我们在欧洲足球中屡见不鲜的体系:成功者不断获得更多回报,从而形成自我强化的循环,联赛平衡也随之被打破。

其他大洲的球队亦是如此。国际迈阿密打进16强获得2500万美元奖金,西雅图海湾人三战皆败也获得了955万美元。这对两支球队来说无疑是好消息,但它真的有助于提升美职联整体竞争力吗?还是只是让这两家俱乐部在国内对手面前获得了压倒性的竞争优势?更何况,国际迈阿密之所以获得参赛资格,是因为赢得了2024赛季美职联常规赛冠军,而这背后是否与国际足联希望梅西参加本次赛事有关?这一点,国际足联坚称纯属巧合。

因凡蒂诺总是高谈阔论打击精英主义,然而这笔巨额奖金中的绝大多数,最终仍将流入欧洲最顶级俱乐部的口袋。这些豪门不仅已经提前分得了4.25亿美元奖金的大头,而且在这届赛事中,他们占据了八强中的五个席位。根据淘汰赛对阵结构,他们至少能确保两名半决赛选手和一位决赛入围者。那么,如果皇家马德里、巴黎圣日耳曼、拜仁慕尼黑或切尔西最终赢得1亿美元冠军奖金,这会为足球世界带来一个更公平的竞争环境吗?恐怕不会。

即便利雅得新月夺冠,这家俱乐部在过去两个赛季的转会支出也已超过5亿美元,仅次于巴黎圣日耳曼、切尔西、曼城、曼联和热刺。他们的巨额投入,连同其他几家沙特俱乐部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沙特主权财富基金——该基金也在本届赛事开幕前不久正式成为俱乐部世界杯的赞助商之一,进一步加深了国际足联与沙特阿拉伯之间的联系,而后者早已确认将主办2034年世界杯。

至于这项赛事未来可能的扩军计划——有人真的相信新增16支球队后,会有更多来自北美、中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球队获得参赛机会吗?这次赛事没有巴塞罗那、利物浦、阿森纳、曼联、那不勒斯或AC米兰的身影。尽管国际足联一再强调“赋能其他大洲”,也确实有南美球队带来了精彩表现,但明眼人都看得出,真正的增长潜力仍然被国际足联锁定在欧洲和沙特。

那么,这场俱乐部世界杯真的标志着全球足球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纪元吗?还是只是强化了近年来足球世界的既定趋势:欧洲“超级俱乐部”的强势崛起、沙特影响力的扩张、对球员日益增加的比赛负荷、以及那种认为唯有不断增加比赛场次、举办更大规模赛事才能“提升”足球的理念?因为不断的扩张意味着更多的比赛,更多的比赛意味着更多的金钱。而在这个游戏中,“钱”才是核心,不管这些钱来自哪里,也不管它们是否附带地缘政治的代价。

那么,利雅得新月击败曼城意味着什么?这一点其实很难下定论,尤其是在瓜迪奥拉的球员们看起来像是迫切渴望假期的情况下。但这并不能被视为亚洲足球与欧洲足球之间力量格局的根本性转变——毕竟就在八天前,曼城刚刚以6比0横扫上赛季亚冠冠军阿联酋艾因队。

不过,沙特足球的崛起却是另一回事。自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两年前半加入阿尔纳斯尔以来,沙特联赛便开启了实质性的投资浪潮。如今的利雅得新月拥有布努、库利巴利、坎塞洛、内维斯和米林科维奇-萨维奇等球星,主帅更是由西蒙尼·因扎吉执教,他们看上去像是一支真正具备竞争力的队伍——而这正是米林科维奇-萨维奇急于向外界澄清的一点,尤其是那些质疑他职业选择的人。

这场比赛展现了本届赛事的亮点之一:一场令人热血沸腾、攻防转换频繁的对决,首次有一支亚洲球队在俱乐部世界杯历史上击败欧洲球队——这一数据无疑会让因凡蒂诺欣喜若狂,前提是他还记得这项赛事此前并非不存在。

但因凡蒂诺希望我们将其视作“零元年”,一个“大爆炸”,将重塑未来足球宇宙的结构——“精彩绝伦”、“前所未有”、“史诗级”。然而,现实并未让人感受到这种划时代的震撼。那些避开了这项赛事的球迷,真的错过了什么不可错过、开天辟地、甚至堪称史诗般的时刻吗?恐怕并没有。

有些比赛确实精彩,当然如此——毕竟这是足球。

但足球并不需要一场“大爆炸”。过去几十年来,它已经经历了太多的小型“爆炸”。对于一些人来说,面对这种永无止境的扩张冲动——越多越好——始终有一种隐隐的忧虑:下一次“爆炸”,或许就是泡沫破裂的声音。

虽然这次还没到那个地步。国际足联在美国盛夏举办32支球队的赛事,并不会让足球世界终结。

但它也远未开启一个辉煌的新时代——没有前所未有的激烈对抗、没有撼动人心的情感共鸣,也没有观众爆满的看台。有的只是更多的金钱,当然,还有随之而来的疑问:这一切,究竟要把足球引向何方?



上一篇:英超新黑店!伯恩茅斯卖5人狂赚1.76亿

相关资讯